▲工人校準接合
臺海網12月19日訊(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/文 沈威/圖 通訊員 朱俊博)昨天下午,在廈門東海域50米的海底,隨著鋪軌機牽引著最后一組25米長鋼軌,緩緩駛入位于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左線的接軌點精準落位,3號線(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)實現軌通。
全新工藝確保精準鋪軌
昨天下午,導報記者乘坐工程車來到廈門地鐵3號線(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)貫通接軌點,鋪軌機正牽引著最后一組25米長鋼軌,緩緩駛入位于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左線的接軌點,最終順利完成精準落位。
據悉,此次鋪軌作業打破國內常規邊溝施工工藝,采用“吊模鋪軌工藝”。“這道工藝是國內領先的一項技術創新舉措,將道床和邊溝同步鋪軌,既加快鋪軌進度,也提升了鋪軌效率。”中鐵十一局廈門地鐵3號線軌道施工項目部負責人羅旭光介紹,在全線鋪軌過程中,還采用整體道床扣件多層覆蓋保護措施,對道床扣配件、鋼軌分別采用鞋套、包裝袋、覆隔離膜方式覆蓋保護,實現道床結構的外觀整潔和美感。
導報記者從鋪軌現場了解到,面對最大28‰的鋪軌坡度,該線路采用高鐵CPⅢ精密測量控制網技術。軌道集團與中鐵十一局的施工人員嚴控鋪軌精度,對軌道的軌面標高、方向、水平、軌距進行精密控制測量,最終保質保量完成鋪軌任務,確保列車平穩運行,提高乘客舒適度。
歷時一年半 實現軌通
廈門地鐵3號線火車站至蔡厝站段全長26.5公里,設車站21座,其中島內車站12座,島外9座。全線在蔡厝新設1座主變電所,島內利用1號線火炬園變電所,共享園博苑控制中心。
2019年6月,首節軌道開始鋪軌。為提高作業效率,3號線沿線共設鋪軌基地6處,配置鋪軌設備14臺套,同時采用軌排預制工藝,提高了生產能力,比預計的鋪軌工期縮短20%。
“雙向對鋪”提高效率
廈門地鐵3號線五緣灣站—劉五店站過海區間長約6.5公里,受制于前序專業交叉影響,工程施工進場較晚,面臨著工期緊、材料運輸難、隧道通風條件差、施工人員人身安全風險性增大等難點。
為提高鋪軌效率,確保完成“軌通”目標,項目首先采取增加鼓風機的方式,最大程度加速空氣流動速度,并為施工人員配備防護設備,增加施工安全系數。為避免因交叉作業而面臨的各項風險及影響進度的不可控因素,項目制定無軌施工方案,在鋪軌作業前便進行隧道打孔及安裝托架工序,超前鋪軌作業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工程在施工組織上由“單向順鋪”調整為“雙向對鋪”,施工組織難度更大,因此投入雙倍人員和設備,全力確保工期。